《財劃法》帶來之衝擊
立院20日三讀通過《財劃法》修正草案,未來中央須多釋出3753億給各縣市。經濟部召開記者會,說明經濟部若按比例刪預算,恐減少近300億元經費,將衝擊水利、科技研發、中小企業低碳轉型跟深度節能ESCO補助。
財劃法是什麼?
民眾繳納的國稅跟地方稅收,是中央與地方施政的財務來源,這塊財源大餅要怎麼組成跟劃分,便是「財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的關鍵,先垂直分配決定中央與地方可用多少,接著劃分地方政府如何水平分配。
25年未能完成修法的財劃法則在12月20日三讀通過,原先中央分配給地方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為4676億元,修法後增加3753億元,增加80.3%至8429億元。但多個地方政府獲配財源可能將超過支出所需,修法內容也並未通盤考量事權劃分,在程序上,中央與地方政府分配仍有爭議。
財劃法對於經濟部的影響?
依照目前的財劃法修正案試算,中央歲入減少逾3700億元,經濟部指出,扣除法定義務支出後,其他的支出將受到中央資源減少的影響,約28.47%預算受影響,減少297億元。
新法將衝擊經濟部在民生經濟的公共建設計畫、科技研發,民生福祉跟台灣產業相關發展都會因為中央財源減少受衝擊或延宕,影響包括跨縣市的水利災防、創新科技研發、中小企業低碳轉型、深度節能ESCO等。
科技研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說明,在科技預算中有兩大項目,針對沒有研發能量的中小企業,藉由補助給法人幫助研發、技術移轉、申請轉型;針對有研發能量廠商,則能提供部分經費補助降低風險。他坦言,科技研發具有延續性,受到財劃法影響,科技研發跟進展勢必會受到影響。
外商都已規劃3到5年長期佈局,美光、AMD、輝達、科林、新思、艾司摩爾等已和經濟部簽行政契約的外商均受影響,將影響台灣的國際聲譽。
中小企業低碳轉型
中小企業是台灣重要經濟基石,全台有超過167萬家中小企業,中企署長李冠志表示,原先2025年將啟動4年期中小微多元振興發展計劃,跨部會撥出116億元預算,新財劃法將衝擊中小企業低碳轉型跟ESCO深度節能計劃。
新財劃法將衝擊傳統產業低碳升級輔導轉型工作,其中節能設備汰換、輔導產業碳盤查都會放慢,影響產業減碳工作目標、各行各業的永續發展,最後衝擊企業在國際接單。
財劃法會影響哪些能源相關預算?
《財劃法》修法後,經濟部預算將會減少297億元。
-
公共建設計畫預計減少109億元:影響民生供水、防災、經濟與能源。
-
科研計畫預計減少116億元:影響科技創新、跨領域資安、半導體、太空、運動科技跟6G規劃。
-
一般支出減少76億元:石油、能源基金,影響深度節能ESCO及家用熱水器、電冰箱節能電器汰舊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