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碳技術崛起,碳捕捉專利數居首

中國以舉國之力發展脫碳技術,所擁有碳捕捉和封存專利已居首位,在純電動車電池和光伏面板領域也正在掌握世界市場。

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尖端技術方面,中國的競爭力正在提高。日本經濟新聞調查顯示,在工廠和發電站産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相關專利數量方面,中國居世界首位,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3倍。日本位居第三。中國在純電動汽車(EV)電池和光伏面板領域也正在掌握世界市場。在脫碳供應鏈中,中國的存在感日漸增強。

二氧化碳的捕集是應對全球變暖的關鍵技術之一。可捕集工廠的排煙和大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將其埋在地下或作為化工品的原料使用。各國企業競相開發技術,預計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將擴大至152.4億美元,達到2021年的6.5倍。

日本經濟新聞在三井物産戰略研究所的協助下,對2000年至2024年2月在主要國家獲得的專利進行了分析。使用了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商美國LexisNexis的分析工具。

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擁有的專利數合計達到10191項,達到2015年的4倍。佔世界整體的近5成。專利質量也很高。對來自競爭對手的關注度高低等因素進行評分,中國僅次於美國位居第2。自201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在質量上也迅速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

中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在二氧化碳的分離和向化工品原料碳氫化合物轉換等廣泛領域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石化集團也在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專利數量排行榜上位居世界前列。

美國的專利數量為3574項。按各企業和研究機構來看,埃克森美孚、工業天然氣巨頭Air Products、通用電氣(GE)等擁有強有力的技術。埃克森美孚在二氧化碳的分離和封存技術上有優勢,正在與三菱重工業聯合開發新一代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

日本排在第三(2977項)。三菱重工在二氧化碳分離和運輸方面擁有競爭力較強的技術。該公司擁有自主開發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可建設高效率的捕集設備。到目前為止,已在發電站和工廠建設了16套商用設備。東芝也擁有面向需要高耐久性的垃圾焚燒設施等的二氧化碳吸收技術。

七大工業國組織(G7)在4月30日的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會議上同意逐步淘汰不採取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火力發電廠,表示廢除時期為「2030年代前半期」或「可將工業革命前以來的氣溫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時間軸」。

不過,採取充分措施捕集和封存發電産生的二氧化碳的煤炭火力發電廠不屬於廢除對象。在可再生能源普及滯後的日本等國家,從保持電力供應穩定性的角度來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的改良和普及日趨重要。

中國以舉國之力開展脫碳相關技術的開發。除了純電動車和車載電池之外,光伏面板和風力發電設備的産量也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