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對地緣政治要考慮的五大面向

美國於4月2日公布新一輪的關稅政策,不到半個月,對等關稅、豁免商品、暫停90天、特定關稅等措施不斷出籠。這不僅猛烈衝擊著全球貿易版圖,企業成本結構、供應鏈和企業決策規劃,都受到直接影響。

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BCG)地緣政治中心的研究,企業的管理決策,將變得更加複雜;無論企業所處的產業或地點,都需要將關稅及相關不確定因素,納入計畫和營運模式。

美國宣布的新關稅政策,傳遞出兩個明確的訊息:

  1. 全球貿易和經濟關係正步入新時代。川普的新關稅政策是在既有稅率基礎上進一步「加碼」,影響範圍遠遠超越了少數雙邊貿易夥伴或特定產業。
  2. 在可預見的未來,「不確定性」將成為全球貿易的常態。不僅是關稅隨時可能進一步加徵,不確定性也包括現在美國與貿易夥伴關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衍生的全球震盪。

企業須具備地緣政治因對能力

美國新關稅措施,將促使企業重新思考財務、人力和技術資源的分配,以及發展或獲得新的專業知識。企業需要迅速適應新的複雜情勢與成本挑戰,才能取得競爭優勢,已經具備「地緣政治能力」的企業能更好地應對困境挑戰。這些企業已紛紛成立團隊來制定短期基礎應對方案,特別是轉移價格壓力以及與供應商共同分擔成本的方式。

企業需要考慮的五大因素:

  1. 關稅政策的累積效應將比許多人預期的更為嚴重,這使得企業必須迅速制定應對方案並採取行動。
  2. 有些國家和產品是否有可能得到關稅豁免?
    川普政府第一個任期內,曾有四種懲罰性關稅豁免,包括針對特定產品的企業和特定來源國的豁免。不過,申請豁免可能會很貴又很耗時,也不一定能成功,而且,豁免措施通常還設有到期日。
  3. 新關稅政策可能會推動美元走強(雖然初期是負面影響),也會提高原材料進口價格,這會讓美國作為全球出口的製造基地變得相對不利。來自中國、歐洲和其他市場的競爭者,則有機會從美國本土企業手中奪取全球市占率。美國本土企業必須想辦法從美國境外的工廠來服務全球市場。此外,美國服務業也可能受到關稅影響。
  4. 美國企業是否該擴大國內業務佈局?其他國家的企業是否會增加對美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美元走勢會怎麼走?美國國會是否會降低企業稅?目前的關稅政策是否會持續5至10年?機器人技術能否降低工廠的人力成本?未來12至18個月,川普政府的鬆綁管制政策能否抵銷其他領域高升的成本?
  5. 如果針對特定國家的關稅和雙邊談判成為新常態,靈活調整供應來源和製造地點的能力將變得更重要

企業如何在不會大幅增加成本的情況下,讓供應鏈和生產網絡更有韌性和彈性?原來長期假設低成本生產和供應商能夠提高價值貢獻的想法,將需要徹底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