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現狀:台灣、中國、美國要怎麼做?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這種新興資產類別不僅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也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關注。從比特幣在2009年誕生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逐漸從投機性工具轉變為新的投資和支付手段。
然而,這一轉變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包括市場波動性、欺詐風險以及潛在的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世界各國政府紛紛開始研議討論各自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以期在促進創新和保護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
台灣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加密貨幣產業監管發展時程來看,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分別為納管VASP業者、公會與自律規範、差異化管理與法律強化、以及專法的制定。
第一階段:納管VASP業者
首階段將從防制洗錢法規入手,開始納管「臺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業者。據金管會官網的資料顯示,目前已完成法遵聲明的加密業者共25家,包括交易所、買賣平台、實體店面、虛擬資產自動櫃員機(BTM)及託管系統商。
第二階段:公會與自律規範
第二階段的重點,在於推動VASP成立公會並制定自律規範。台灣加密公會已於本(6)月正式成立,並依據金管會訂定的指導原則,來制定產業自律規範。
第三階段:差異化管理與法律強化
在第三階段,金管會將在洗錢防制法中增訂「VASP登記制」,明確定義VASP並對非法業者課以刑責。目前未依規定登記而從事業務的VASP業者,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0萬元罰金。
下一步,金管會計劃在子法中,根據業務複雜程度對登記的VASP進行差異化管理。
例如,交易所型態的經營者,需遵循最完整的內控規範,包括交易規則的明確說明、符合ISO27001的資安要求、錢包管理的冷錢包比例要求,以及平台與客戶資產的分離等。
第四階段:專法的制定
最後一個階段,才是設立專法。金管會在今年1月已委外對設立VASP管理專法進行研究,並參考歐盟、日本、韓國、香港、英國及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和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的規範或建議。
研究團隊預計在今年9月底提交期末報告,並在年底前提出專法草案和舉辦公聽會,預計在2025年6月前將專法草案報院。
美國
美國在2022年宣布賦予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更大的監管權力。目前SEC積極監管,近兩年對Ripple、Coinbase、幣安(Binance)等多家加密貨幣公司提出訴訟。
隨著2023年法院批准了比特幣現貨ETF,美國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似乎有所緩解,美國眾議院更在5月22日通過《21世紀金融創新和科技法案》(FIT21),建立一個更加完整的美國加密貨幣市場監管制度。不僅制定消費者保護措施,賦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數位商品的新管轄權,並明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投資合約中一部分數位資產的管轄權。
儘管如此,SEC主席Gary Gensler強調,這些批准並不代表SEC對加密貨幣資產的認可,監管機構仍在積極監管該行業,並強調大多數加密資產仍需遵守聯邦證券法。
可以看出,美國在推進加密貨幣監管的同時,仍在尋求平衡創新與市場穩定之間的微妙關係。
中國
中國自從發布加密貨幣禁令後,就全面禁止國內進行交易、挖礦和運營,可以說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不過隨著香港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貨幣產業,有不少投資人認為這將是中國態度轉變的開端。
香港政府於2023年6月1日正式開啟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申請,並要求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必須提交牌照申請。沒有按要求提交牌照申請的機構,必須在5月31日之前結束其在香港的業務。
不過由於相關的規範對交易所沒有很友善,因此未能符合要求或是撤回牌照申請的交易所竟有12家之多,其中包括OKX在內的多家平台也都撤回了牌照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