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電市場規模成長供不應求,成本高是最大挑戰

儘管2023年綠電自由市場規模略有成長,但綠電仍供不應求,且因成本或價格考量,仍未能滿足大部分企業的綠電需求,但隨著灰電的價格上漲、綠電彈性分配與融資保證機制推出,仍期待這些市場外部支持可協助企業找到具成本效益的脫碳方式。

去年綠電進市場比例提高,但中小企業綠電交易反降低

相較於2022年只有約4.89%綠電進入自由市場,2023年全台進入自由市場的綠電提高至5.6%,但扣除台積電採購的綠電,其他企業可採購的綠電從2022年的約1.5%降到2023年的約1.1 %,顯示中小企業仍難以採購並使用綠電。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再生能源使用企業增加180家(約2022年的1.65倍),這意味著,若綠電仍處於台電大量持有及台積電強力採購的現象,企業只能在綠電市場中爭奪有限的綠電資源。

多數企業仍以轉供方式取得綠電,且轉供成本趨於集中

報告分析了三種取得綠電途徑的成本,並以2023年平均電價每度3.12元來做比較,由低到高排序分別為自發自用(每度約2.68元)、綠電轉供(每度平均約5.7元)及採購再生能源憑證(每度約7.75元)。其中,約有 65%的企業選擇綠電轉供,比例遠高於自發自用與採購憑證的比例。

成本是企業取得綠電的主要挑戰

報告也探討到企業取得綠電途徑的幾項挑戰:

  1. 綠電轉供:若購買量有限,恐導致轉供價格過高。
  2. 憑證購買:面臨得標不易、無法預期價格及價格過高的困境。
  3. 自發自用:雖然有成本攤提和強化場內電網穩定度的優勢,但可能因場地受限、初期資本需求過高,而讓企業卻步。

總結而言,儘管2023年綠電自由市場規模略有成長,但綠電仍供不應求,且因成本或價格考量,仍未能滿足大部分企業的綠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