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35年減碳38%,6大部門減碳旗艦計畫

總統府召開第三次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議,會中拍板2030年、2032年、2035年三階段減碳目標,其中2032年減量32±2%、2035年減量38%±2,朝四成挺進,同時國發會、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農業部、環境部等6部會也依次報告減碳目標,提出共20項減碳行動計畫,以落實淨零目標。

2035年減量目標上看40%,向全球展現減碳決心

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也有多起高溫、乾旱、強降雨等極端氣候發生,因此氣候公約已經呼籲各國,在今年COP30前提出2035年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也就是NDC3.0,加大、加快減碳步伐,同時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就在今年2月,從下個月起就會有更多國家跟進。如今提出三階段國家減碳目標。環境部去年底公布2030年最新減碳目標,較基準年調整為減碳28%±2,即26%到30%,賴清德指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在許多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有必要更積極地善盡國際的責任,因此2030年減量28%±2%,2032年目標減量32±2%,以及2035年減量上升到38%±2。

能源部

能源部2030年目標減碳818萬公噸,除了汰換低效率火力、非生產性部門提升能效、能源結構調整等自主減碳,旗艦計劃還包括太陽能、離岸風電、地熱、小水力與科技儲能跟氫能、去碳燃氫與碳捕捉等低碳技術,電力排碳係數希望在2030年降到每度0.319公斤CO2e。

製造部

製造部2030年目標減碳2577萬公噸,自主減碳計劃包括製程改善、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旗艦計畫為深度節能、高碳排國營事業帶頭減碳跟產業自主減量。

住商部

目前建築業占全台溫室氣體排放32%,未來住商2030年目標減碳2010萬公噸,首先以推廣家用住宅近零建築、商用鼓勵服務業節能,也將整合3項旗艦計劃擴大力道。旗艦計劃則是透過深度節能以及「老宅與社會住宅低碳轉型」、「擴大建築能效改善」、「智慧淨零雙軸轉型」。

運輸部

2030年目標減碳759萬公噸,自主減量包括提升公共運輸量能、運具電動化無碳化、提升能效,新增減碳期計畫則是商用車輛電動化無碳化與納入永續航空燃料。

農業部

農業部2030年目標減碳282萬公噸,自主減量包括農業能源取代及能效管理、農業循環,旗艦計劃還新增低碳永續農業,農業生態韌性與自然碳匯,除此之外,農業部門也可透過森林碳匯、土壤碳匯與海洋碳匯,2030年總共可增匯136.9萬公噸,助攻國家與企業淨零減碳最後一步。

環境部

環境部2030年目標減碳651萬公噸,自主減量包括生活污水、事業廢水、掩埋焚化堆肥等,新增旗艦計畫則是推動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針對發電業、石化業與水泥業;另一塊是資源循環,包含資源循環減碳、公有焚化廠減碳、污染防治節能升級減碳,與畜牧業沼氣發電及廢污水節能。並同步推動碳費,預計2030年碳費制度減少370萬公噸,到2027~2028年實施碳費與總量管制雙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