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不可忽視!

美國加州洛杉磯從7日起爆發史上最嚴重野火,數十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死亡人數增至16人,此次野火再次凸顯極端氣候的威脅。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氣候變遷已成為現今最嚴峻挑戰之一,這場危機迅速地改變著人類生活與自然生態。隨著極端氣候事件日益增加,理解背後的原因與影響至關重要。

Q1:什麼是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是指地球氣溫與天氣模式的長期改變。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導致天氣型態逐漸改變。

全球多個氣象組織均觀測到這個趨勢。世界氣象組織(WMO)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已比19世紀末高出約1.2°C。英國氣象局指出,自1980年代起,每個十年的平均氣溫都高於前一個十年。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更預測,2024年極有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再次敲響氣候危機的警鐘。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預測,2024年將是歷來最熱的一年,也將成為年均溫較工業化前1.5°C的首個年份。(圖表來源: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

Q2: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1. 化石燃料發電

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進行發電和供熱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過程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這些氣體包覆地球並吸收太陽熱量。

2. 商品製造

製造業和工業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用於生產水泥、鋼鐵、電子產品、塑膠、衣物等商品。採礦、建築等行業也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此外,許多機器依賴煤炭、石油或天然氣運作,而某些材料如塑膠則直接由化石燃料的化學成分製成。製造業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之一。

3. 森林砍伐

每年約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被砍伐,用於建造農場、牧場或其他開發用途。樹木在被砍伐時會釋放其儲存的碳,也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之一。

此外,由於森林本身能吸收二氧化碳,當森林被破壞時,大自然減緩碳排的能力也受到削弱。

4. 交通工具使用

汽車、卡車、船舶和飛機等交通工具,絕大多數依賴化石燃料運行,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來源。

5. 糧食生產

生產糧食的過程中會以各種方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為了農耕或放牧,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這些活動不僅釋放碳,也削弱了碳吸收能力。

6. 建築供能

住宅和商業建築消耗了全球超過一半的電力,且多依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來供暖、製冷和發電,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

7. 過度消費

消費商品如服裝、電子產品和塑膠製品同樣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最富有的族群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的碳排放量超過最貧窮的50%人口的總和。

Q3:氣候變遷對環境帶來什麼衝擊?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人類社會造成了許多衝擊,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極端氣候事件增加

氣候變遷使颶風、洪水、乾旱、野火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上升。這些事件不僅導致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會對基礎設施和生態系造成長期破壞。

2.  海平面上升

冰川與極地冰蓋的加速融化使海平面不斷上升,對沿海地區的生存環境構成威脅。低窪地區面臨土地流失和自然生態崩潰的風險,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本世紀末將有逾4.1億人的居住環境因此受到影響。

3. 生物多樣性喪失

全球暖化使得許多物種失去棲息地,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許多物種因為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面臨滅絕的風險,例如海溫上升就導致珊瑚白化現象加劇,近而摧毀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區域。

4. 水資源短缺

氣候變遷改變了降水模式,一些地區遭遇嚴重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則面臨洪水威脅。這種水資源分配的不均為農業生產和飲用水供應帶來巨大挑戰。

5. 農業生產力下降

極端氣候使得小麥、稻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大幅下降。IPCC警告,如果不採取應對措施,2050年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5%至30%,加劇糧食安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