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時代來臨,從挑戰走到主導權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電力2025(Electricity 2025)》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4.3%,預計到2027年將繼續以接近4%的速度成長,代表未來三年將增加3,500太瓦時(TWh)用電量(每太瓦時代表一小時消耗一萬億瓦的電力),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日本的全國用電量。
電氣化推動用電成長,新興國家成為主要增量來源
《電力2025》提到,工業生產量的提升、空調設備、數據中心普及是用電需求成長的主因。到2027年,約85%電力需求成長皆來自於新興經濟體,其中中國2027年的電力成長幅度預期將達到6%。
低排放能源供應成長,主導增量的電力需求
為因應不斷上升的電力需求,低排放能源(low-emissions sources)預計將成為主要供應來源。IEA預測從現在到2027年,太陽能、風能與水力等再生能源將可滿足約95%全球電力需求增長。報告指出2025年,再生能源預計將提供全球逾三分之一的總發電量。其中,太陽能光電成長尤為顯著,2024年全球發電量突破2,000太瓦時,占全球發電量7%;未來三年間,年增長量將逐年持續增加600太瓦時。此外,風電與核能也將同步擴張,以共同支撐全球低碳排能源系統。
低碳轉型中的的電力穩定與氣候風險管理
儘管再生能源加速擴張,但2025至2027年間全球電力供應業的碳排放預計仍為全產業最高。燃煤發電的碳排放量預計將持平,歐盟及美國燃煤發電的碳排排量雖會減少,但幾乎會被印度及東南亞地區的增長所抵銷。此外,極端氣候亦頻繁衝擊電力系統,導致歐美、澳洲與拉美多地出現暴風、乾旱與高溫導致的供電中斷。IEA指出,確保電力安全需依賴足夠的可調度容量(dispatchable capacity)、儲能與靈活調度機制,同時強化對氣候風險的整體韌性規劃。
能源轉型需同步考量風險管理與營運韌性
在電力需求持續上升與極端氣候的背景下,企業應建立具備高度靈活性與韌性的用電情境與措施。這將是維持能源穩定與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也是各國與企業在規劃低碳轉型時不可忽視的核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