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減碳目標與揭露:物流業的轉型策略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於2024年12月發布最新的《城市物流轉型白皮書》(Transforming Urban Logistics: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Last─Mile Delivery in Cities)指出,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全球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占比截至2024年底已經超過20%。然而,隨著電子商務帶來經濟利益與消費便利性的同時,背後卻因配送貨物量激增而衍伸車輛增加、碳排增加、交通堵塞與安全性等風險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的《城市物流轉型白皮書》分析顯示,物流配送的碳排放量預計在2030年大幅增加60%。如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 2024年底宣布因「運輸碳足跡增加」及其他緣故預計無法順利達成2025年的中期減排目標。此外,由於整體物流生態系所涵蓋的利害關係人層面相當廣泛,包含物流業本身、電子商務、傳統零售業、消費者及政府等。物流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是許多企業範疇三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國際淨零趨勢與揭露法規的推動下,物流轉型與資訊揭露已勢在必行,下方列出三項物流業低碳轉型策略。
優化運輸路線與車隊管理
物流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減量策略主要包括路線優化、電動和替代燃料車輛的使用以及採用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多式聯運。透過人工智慧科技和機器學習技術,物流業可以動態規劃最佳路線,減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並藉由即時數據像是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天氣預報進一步提高路線效率。其次,推動車隊電動化和使用替代燃料(如氫氣、生物柴油和壓縮天然氣等)能有效減少排放,例如Amazon與Rivian合作所開發的電動送貨車隊預計在2030年達到10萬輛。不僅如此,亦可採用多式聯運,結合鐵路和水路運輸,減少對公路和航空運輸的依賴,從而降低碳排放。
包裝創新與能源高效設施
在非運輸過程中,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可透過包裝創新、能源高效的倉庫和設施以及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達成。在包裝的部分,可採用輕量化、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例如IKEA的紙基材料有效減少包裝對環境的影響。在倉庫設備上,安裝節能照明和智慧暖氣、通風和空調(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系統,並安裝太陽能板,提高倉庫和設施的再生能源使用效率。此外亦可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和數據分析技術,即時監控燃料消耗和能源使用,並制定出明確可實現的減排目標,持續改進。
碳抵換計畫
碳抵換(Carbon Offset)可用於在過程中難以消除之碳排放的中和,物流業可以透過投資減碳專案,像是再造林、可再生能源或甲烷捕集等專案項目來實現碳中和,例如DHL提供碳中和運輸選項,讓客戶可以藉由認證的減碳專案來抵消其運輸排放。需特別留意選擇由獨立機構驗證的專案項目,並確保碳抵換專案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不僅有助於減少運輸過程的碳足跡,還能攜手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同減碳,以及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
透過低碳轉型策略,物流業有望在經濟效益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設定減碳目標與國際上強制排放揭露要求下,物流的轉型不僅是個體企業的挑戰,更關乎整體供應鏈的永續發展與減量目標。透過整合技術、資源與價值鏈夥伴的力量將產生可觀的減碳影響力,共同推動更高效、更永續的物流生態系。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Supply Chain Brain、TRELLIS、McKinsey &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