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世博

2025年大阪世博會(Expo 2025)4月13日正式開幕,首日預估湧入逾14萬人,這場每5年一次的全球盛事將匯集超過150國的特色展館。今年的主題核心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從吸碳水泥、再生廢金屬,到環保布料制服等設計,許多展館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大阪世博會是什麼?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市集,後來演變成展示當代革命性產品的大型博覽會。近50年來,世博會的主題多聚焦在人與自然及社會的關係,其中日本已經舉辦過2次世博會,首次舉辦地點也是在大阪,時間是1970年,當時還沒有其他亞洲國家成功爭取主辦權,直到日本創下先例。

大阪世博會有哪些永續亮點?

日本主辦方 ─ 用吸碳水泥蓋環境教室、廢金屬變參展標誌

這次世博會主題是「創造閃爍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延伸出5大方向(People、Planet、Prosperity、Peace、Partnership,5Ps),提出綠色遠景、行動方案及永續採購3個主要計畫,另外,大阪世博在2024年就取得「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ESMS)的認證,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主辦方為了實踐永續行動,從最基本的參展告示牌,就找來有300多年冶煉技術的金森合金(Kanamori Alloy),將大自然災害產生的廢金屬回收再利用,重新鑄造變成新產品;而展區內一座環境教室的穹頂建築,也將使用能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的特殊水泥,使其在施工階段與一般工法相比減少70%的碳排。

澳洲館 ─ 回收東京奧運材料打造場館、邀B型企業共同展出

參展國家配合主題也拿出具體行動,澳洲展館的靈感來自當地原生的尤加利樹,扣合「追逐太陽」(Chasing the Sun)的主題,呈現出不同光影色彩及形狀,其主體結構建造以永續為核心,重新利用2020年東京奧運場館的模組化材料。

場館裡部分照明及裝飾則展現當地原住民文化,其中一家合作夥伴Koskela,因為兼顧社會及環境價值,打破獲利至上的經營模式,成為澳洲首家獲得B型企業(B Corp)認證的公司,同時也致力於在2035年實現零排放。

澳洲館部分照明及裝飾展現當地原住民文化。(圖片來源:Expo Australia)

葡萄牙館 ─ 傳遞海洋永續理念,展館75%材料可回收

葡萄牙以「海洋,藍色對話」(Ocean, The Blue Dialogue)為主題,展館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操刀,以9,000多條回收繩索模擬海洋的樣態,而包括繩索裝置及軟木地板在內,展館內超過75%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展區內則將呈現葡萄牙的海洋文化與歷史,以及海洋保護的成果。

台灣館 ─ 制服採玉米纖維、牡蠣殼再生紗,展現永續創意

儘管台灣並非國際展覽局的會員國,今年仍以外貿協會為代表,透過在日本成立「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設立展館,並且命名為「TECH WORLD」,除了透過多媒體展演科技呈現台灣的生命、自然及未來,導覽人員身上的制服使用玉米纖維及牡蠣殼再生紗,展現台灣在永續及海洋資源再利用的努力。

台灣館制服以「台灣杉」為設計靈感,服裝採用環保材質,展現永續與海洋資源再利用的精神。(圖片來源:卓蓉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