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PwC發布《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Net Zero Economy Index 2024),本報告指出,與前一年度相較,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降幅僅1.02%,為十年來最低水準。
若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須以目前20倍的速度減碳。即使將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最低目標2°C,每年碳密集度降幅也需達到6.9%,顯示經濟成長和減碳目標難以平衡,必須加緊腳步,積極對抗暖化。

主要發現:

● 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減少1.02%,降幅為十年來最低。(數值越低代表績效越佳)
● 若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碳密集度每年降幅需達20.4%,高於去年的17.2%,減碳速度相當於目前的20倍。
● 2018至2022年氣候災害(如熱浪、洪水和風暴),累計造成歐盟超過1,9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為五年前的兩倍以上。若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預計可減少8.1兆至11.6兆美元經濟損失。
● 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創新高,總裝置容量增加14%,達到3,870 GW,並有望在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
● 2023年七大工業國組織(G7)碳密集度降幅為5.31%,而新興七國(E7)碳密集度上升0.04%。

化石燃料仍為主要能源來源 各國須加速淘汰煤炭

根據COP28協議,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累計至少11,000 GW,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提升至4%以上。由於各國政策支持、太陽能與風電技術成本下降,使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創新高,總裝置容量增加14%,達到3,870 GW,並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成長一倍,於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

化石燃料仍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來源,2023年化石燃料使用量年成長1.5%,導致耗用每單位能源的碳排量上升。

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能源政策與技術發展程度,影響各國減碳幅度,2023年七大工業國組織(G7)碳密集度降幅為5.31%,而新興七國(E7)碳密集度上升0.04%,顯示新興市場仰賴化石燃料發展工業化與都市化,仍在努力平衡經濟成長的追求與減碳目標的達成。

科技創新 有助改善能源效率

科技進步將重塑能源使用的方式,例如智慧電網、優化發電技術,AI能源管理系統等。馬達用電占工業用電超過六成,PwC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合作研究預估,隨著各國法規逐步提升馬達效率標準的要求,可減少單一工業製程90%能源密集度(每單位GDP耗用能源),若廣泛應用,工業部門的能源密集度可望較目前減少29%。

人工智慧(AI)有舉足輕重的功能,AI可預測電力供需,優化電網管理與調度;亦可即時分析交通數據,規劃較省油的行車路線,惟需要留意的是,AI本身亦消耗大量能源,IEA預估,至2026年,資料中心、AI和加密貨幣等耗電量將翻倍。在推動新科技應用的同時,也須加強對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的投資,避免新科技應用使能源問題惡化。

全球暖化不只危害環境,更持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企業必須評估法規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如何對營運方式產生影響,並重新將氣候風險及機會整合至營運策略中,採取營運模式的創新和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提升企業價值,邁向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