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將供應鏈永續規範化「煩」為簡,陪伴客戶永續轉型
面對客戶要求提供碳排放數據、水資源使用報告、營運的人權檢查和回收循環管理等資料,中小企業的日常被鋪天蓋地的永續規範給困擾著。客戶在供應鏈管理上所需的 ESG 資訊,也是呼應世界各地陸續頒布多項新的永續供應鏈政策,像是歐盟進口商因應《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規範,開始向出口台商要求產品碳足跡數據,我國相對應的碳管理法規和公司治理評鑑也急起直追,要求企業提升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透明度。中小企業位處供應鏈的一環,該如何提前佈局和主動出擊,以面對客戶日益嚴格和複雜的 ESG 規範,將是一個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力來源。
與此同時,繁雜的不只是永續或 ESG 規範,還有時刻在變化的終端市場及消費者行為。根據全球研究,大約 60%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在過去兩年有所增加。消費者越來越希望了解購買的產品是在何處及如何生產的,並會用消費來鼓勵擁有透明供應鏈的企業,拒絕購買不符合標準的產品。此外,有越來越多投資人參考永續相關的績效評比,尋找具有永續價值的投資標的。面對多方利害關係人的要求,如何化繁為簡地提前佈局永續供應鏈,將會成為掌握商機和順利應對ESG風險的典範企業。
• 是否了解客戶的終端市場樣貌?
了解客戶的終端市場對供應商至關重要。例如,成衣廠需要知道消費者的喜好變化。根據商業周刊的報導,時尚品牌如艾琳費雪(Eileen Fisher)和 Patagonia 已經公開其供應鏈資訊,並採取措施改善勞工人權和環境影響,以回應消費者對產品來源和生產過程的關注。這些品牌的成功案例顯示,了解並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 是否看過客戶揭露的永續資訊?
供應商應主動了解客戶揭露的永續資訊,以更好地協調和配合客戶的永續目標,提升合作關係的質量和深度。例如,艾琳費雪和 Patagonia 等品牌不僅公開供應鏈資訊,還參與了 Higg Index 社會與勞工模組等評估計畫,以改善工作條件和工資。在台灣,許多企業也積極參與國際永續聯盟或組織活動,並在供應鏈中推動特定議題,確保產品對人和環境友善。這些資訊為供應商提供了參考基準,從產品思維轉為服務,提供能夠達成企業永續目標和需求的解方。
• 是否有主動訪問客戶了解他們的永續難題,並與客戶分享已做好的準備?
完成上述兩個步驟後,供應商應主動訪問客戶,了解他們的永續難題,並分享自身企業作為解方的優勢。例如Patagonia 在供應鏈中推廣再生有機農業,並要求供應商支付外籍勞工零仲介費及公平貿易溢價,這些措施為供應商提供合作前的借鑒。若客戶尚未有明確規範,中小企業主可以通過主動蒐集和歸納同產業的永續策略資訊,與客戶溝通準備的方向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根據上述趨勢解析與三個步驟,可以協助中小企業在面對全球各地新的永續供應鏈政策和消費者對永續性的需求時,達到主動出擊和提前佈局,並轉變為服務思維。通過了解客戶的終端市場、掌握客戶揭露的永續資訊,以及主動了解客戶的永續難題,提升商業與合作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