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 《Electricity 2025》

IEA最新能源預估報告出爐!

IEA 在最新發布的《Electricity 2025》報告中指出,未來三年全球電力消耗將增加 3,500 TWh(TWh 為 1,000 Gwh),這一增長主要來自以下幾大動力:

1. 工業用電需求提升

2. 空調設備使用增加

3. 電動運輸普及

4. 資料中心大規模擴張

這些因素讓電力需求的暴增,其中 85% 的新增用電量將來自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相當於 400 GW全天候運轉的發電裝置容量,IEA 形容,這等同於每年新增一個日本的電力消費量,足見全球用電需求的成長速度之快。

再生能源擴張,但碳排放仍難降溫

IEA 報告顯示,儘管再生能源已大幅降低化石燃料發電的市場份額,但碳排放並未隨之下降。2024 年,全球電力相關碳排放量仍成長 1%,達 138 億公噸,讓電力產業持續成為全球碳排放最高的產業。

報告指出,在 2025 至 2027 年間,太陽能光電(PV)發電成本持續降低,其對新增電力需求的供應比例將從 2024 年的 40% 提升至約 50%,每年將新增約 600 TWh 的發電能力。此外:

1. 核能發電將在 2026 和 2027 年創下新紀錄,但僅能滿足 5% 的新增需求

2. 燃氣發電在 2025 至 2027 年間增長 1%,低於 2023 年的 1.3% 及 2024 年的 2.4%

根據IEA 2014-2027 年全球各能源來源的發電結構預測顯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持續成長。圖片來源:IEA《2025年電力展望》

IEA 進一步指出,未來三年雖然歐盟與美國的排放量將下降,但東南亞與印度的碳排放增量將「大致抵銷」這些減排成效。此外,中國目前仍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燃煤發電量,未來發展仍是碳排放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極端氣候威脅電網穩定 ,IEA 呼籲加強彈性調度

IEA 報告也警示,極端氣候已成為電力系統的嚴重挑戰。2024 年,美國遭遇冬季暴風侵襲、北大西洋颶風重創電網、澳洲輸電基礎設施受損,以及全球多地因乾旱導致水力發電下降,均對電力供應造成嚴重影響。

IEA 強調:「確保足夠的可調度發電能力與儲能,並透過需求側管理(Demand-side response)與跨區互聯電網等靈活調度方式,將是提升電力安全的關鍵。」該機構呼籲,各國在規劃電力資源時,應將極端氣候的「不可預測性」納入考量,以確保供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