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D V5如何兼顧節能減碳與友善生態設計?
LEED綠建築最新版(LEED V5)於今年更新上路,這次改版聚焦在減碳、生活品質與生態。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建築顧問公司Branch Pattern成為美國首個通過LEED V5 O+M白金級認證的建築,除了透過加裝光電模組,還增設了防窗殺的措施, 是什麼原因影響了綠建築的變革?
評分方式革新 讓建築也能參與氣候行動
由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以下簡稱USGBC)制定的綠建築評估系統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目前國際間使用最廣泛的綠建築評估認證系統。
台灣也有不少經過LEED認證的建築,如台北101、台達電子、台積電的南科14廠及許多金控大樓等,都在其列。
LEED自1998年推出以來經過了多次升級,最新的第五版(LEED v5)歷經多次大眾溝通會議後在今年正式推出。
這次的更新有三大重點,改變了過往評分方式,新版更著重建築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占了所有分數的一半;並納入了以人為本的策略,將提升生活品質列為一大評分重點(25%);生態保護與恢復也占了25%的評分比例,並將「減少鳥撞」列為評分選項之一。
特別的是,這項條件在2013年提出的第四版中還只是加分項,而最新版中納入評分重點,顯示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綠建築設計中也是愈趨重視的議題。
有別於過去多著重於讓建築降低對自然的破壞,LEED V5在評分體系進行了革新,強調讓建築也能參與氣候行動,並帶來更多社會影響,積極讓建築朝向與生態共存,甚至帶來額外的生態加值服務。
以比重最重的脫碳來說,過去多關注建築能源使用的情況,但新版本更強調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管理,除了應計算建材製造、施工運輸時的碳足跡外,更應積極減少營運碳(operational carbon)與隱含碳(embodied carbon)。在能源方面則鼓勵導入100%再生能源及增強建物之能源效率,以及建築管理與用戶行為之間的碳效益。
在生活品質提升方面,則是新增了「社會公平評估」與「氣候韌性評估」兩項,以居住者或使用者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以滿足不同族群的使用需求;且在設計建物階段時,就需評估當地可能面對的氣候風險,積極納入考量並尋求解方。
LEED V5 積極推動建築設計與生態系統的整合,例如強調將自然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以增進人類與自然的連結,促進彼此和諧共存,以生態指標導向為設計。
透過建築設計改造保護生態多樣性
「獲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並不意味著就對鳥類友善。」一位退休建築師這樣說道。
在過去建物發展中鮮少將鳥類碰撞(bird collisions)納入考量,更未納入於綠建築評分標準之中,經過許多團體多年努力的遊說之下,終於在 LEED V5獲得重視。
美國鳥類保護協會近年研究指出,每年光是在美國就有高達十億隻鳥類死於窗殺,而韓國每年約有800萬隻,數量十分可觀,使「撞擊建築物」成為美國鳥類非自然死亡的第二主要原因,僅次於被遊蕩貓攻擊,可想而知鳥類窗殺在全球各大城市的數字加總會更為驚人。
這些碰撞意外大多發生於鳥類遷徙的季節,且特別集中於市中心或高樓林立區域,尤其玻璃帷幕牆的反射或透視效果容易誤導鳥類,使牠們誤認為有穿透空間,或是從玻璃倒影中可看到延伸的樹林,導致窗殺意外發生。
隨著都市化擴張、建築物愈趨密集、樓高不斷增加,壓縮了鳥類生存的空間,此外,棲地破碎、夜間的燈光對鳥類造成的風險也與日俱增,是建物設計裡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過多的夜間燈光可能影響鳥類活動,圖由左至右分別為,產生大量光污染的光源、以定時或感測器自動關閉的燈光、亮度低並增加燈罩的光線以及暖光。除了第一種以外,後三種方式都能減少對鳥類的影響。
防鳥撞設計有哪些?
LEED根據建築物的類型劃分為不同的評分體系,例如:「建築設計與改造」(Building Design + Construction,BD+C)適用於新建或大規模翻修的建築;而「既有建築營運與維護」(Operations + Maintenance,O+M)則是許多現有建築會選擇的認證,著重於日常的營運管理是否符合永續綠色標準。
LEED V5這次主要在BD+C、O+M評分體系中新增防鳥撞設計(Bird Collision Deterrence)積分。評分標準包含「光污染與鳥類碰撞減少」(Light Pollution and Bird Collision Reduction),鼓勵建築物在設計時減少夜間光害,並採用對鳥類友善的建材與設計,如使用不透明、無反光的材質,降低鳥類碰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