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淨零追蹤報告》:今年Q1碳權價格季減4%,但使用增長10%!2030年再生能源佔比近6成

最新MSCI《淨零追蹤報告》指出,按照當前的脫碳路徑,全球上市公司將使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內上升3°C,但加速能源轉型、完善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體系,在未來幾年有助推動脫碳進展。

 

報告核心亮點包括:

 

上市公司肩負重任,他們將是各國履行COP28期間所簽署承諾的助力,將再生能源產能增至三倍:

 

1、根據國際能源署《淨零排放路線圖》報告,截至2030年,上市電力公司將提供全球所需風電產能的43%和太陽能產能的15%。

2、為取代發電燃料中的煤炭,僅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市場,就需要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約三分之二。

3、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中,分別有約35%和15%的公用事業企業,已設定到2030年增加再生能源產能,或在其燃料結構中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目標。

 

由於企業已逐步將其氣候承諾轉化為氣候行動,因此可更好評估其脫碳進度:

 

1、38%企業的進展符合將氣溫升幅控制在2°C或以下的目標,另有11%的企業則符合1.5°C的溫控目標。

2、按當前路徑,亞太地區的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將在本世紀末分別升溫3.0°C和3.3°C。

3、為了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嚴峻影響,上市公司的排放總量需要在明年達到高峰,並在2030年底之前每年減少約7%。

4、近60%的上市公司已揭露範疇一和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訊息,較兩年前提升16個百分點。

 

隨著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與及規模化,該市場成為減排路徑之一:

 

1、2024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碳信用額的每月平均價格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7美元,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4%。

2、2024年第一季度所使用的碳信用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0%,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及運輸公司是最大的使用者。

3、隨著市場趨於穩定,2024年第一季度發行的碳信用額與上一季度保持一致,共計83.7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Uniswap收到「美國證管會SEC威爾斯通知」下一步恐提告!SEC 大刀揮向 DeFi

Uniswap 創辦人 Hayden Adams 今晨表示已收到來自 SEC 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面臨可能的訴訟。

繼去年開告幣安、Coinbase 兩家中心化交易所(CEX)龍頭之後,美國證管會(SEC)打壓加密貨幣的行動再升級,下一記重拳恐揮向全球最大去中心化交易所(DEX)Uniswap,指控這家公司違反了證券法。

Uniswap 周三表示,已收到美國 SEC 發出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當中提及 Uniswap 作為「未註冊券商」、「未註冊證券交易所」非法營運,並打算為此針對 Uniswap 展開執法行動。至於 Uniswap 原生代幣 UNI 是否被視為證券,目前仍尚未可知。

「威爾斯通知」是美國 SEC 在提出訴訟前發出的「非正式提醒」,接到通知的公司可以在收到正式訴訟前跟 SEC 進行溝通和協商。按照美國法律,在公司接獲威爾斯通知時起,SEC 即正式啟動一整套的調查及申訴程序,被稱為威爾斯程序。

Uniswap 執行長 Hayden Adams 在發文宣布上述消息時坦言,對於美國 SEC 的行動並不覺得驚訝,「而是感到惱火、失望」,他指出,「Uniswap 已做好戰鬥準備」。

ESG很貴,但不理它的代價更高

ESG議題攸關生物存亡,相關準則必須透過法令對所有產業實施。

不要期待產業會自動自發投入。它代價高昂,但地球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齊力解決。

一位長年跑步好友日前被診斷出得了肺癌,周遭的朋友沒有人比他的生活方式更健康了,所以我們只能假設,正因為他嚴格規律的長跑習慣,以致肺部長期暴露在飽受汙染的空氣中,如燃煤電廠的空汙環境。所幸朋友的肺癌發現得早,治療後應無大礙。

 

有些人聲稱環保法規,包括碳權機制,只會給產業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甚至有人說,這是西方政府的陰謀,以墊高中國的製造成本、削弱其競爭力;並認為碳的累積與大氣層暖化無關,或說數萬年來大氣變化起落,眼前只是正常循環。

 

這個說法或許沒錯,但是,看看金星吧!金星早期環境與地球相似,金星地表是否曾有液態水、海洋或湖泊,尚無定論,但一些研究表明,金星早期可能存在液態水,後來由於溫室效應加劇而蒸發,並覆蓋著濃厚的二氧化碳,地表溫度接近攝氏五百度。溫室效應一旦接近臨界點,大氣層便陷入不可逆轉的災難循環。如果要等到溫室氣體被證實是地球暖化的元兇,才開始要採取行動,基本上跟玩火沒兩樣。金星的例子還不夠嗎?

香港即將在本月推出亞洲首批比特幣現貨 ETF!12 月 16 日開始掛牌交易

香港有望成為亞洲首個推出現比特幣現貨 ETF 的城市,預計最快下週就會宣布批准。

加快批准促進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的監管機構正在加速 ETF 批准過程,顯示出重奪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地位的強烈願望。

比特幣 ETF 的現狀

繼美國在一月份推出首批比特幣現貨 ETF,吸引了約 120 億美元的淨流入後,香港的行動可能進一步促進加密市場。比特幣本身今年已經上漲了超過 60%,在三月達到了 73,803 美元的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四家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申請推出自己的ETF,旨在開拓這一蓬勃發展的市場。

主要參與者和監管立場

申請者中包括中國資產管理、嘉實基金管理和博時基金管理等主要中國金融機構的香港實體。儘管中國大陸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監管環境仍然不透明,這些機構仍在香港的虛擬資產框架下進行探索。香港於 2022 年底批准了首批加密貨幣期貨 ETF,管理資產顯著增長。

隨著金融交易景觀的演變,香港的戰略舉措可能使其成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關鍵角色。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 不僅反映了香港在金融服務中的適應性策略,也突顯了其作為傳統金融和蓬勃發展的加密經濟之間橋樑的角色。

碳盤查報告書4/30截止,環境部將深度查核20廠家!

4月30日為碳盤查報告書繳交截止日,為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地方環保局也將在截止日期前一周提醒相關事業單位登錄。事業單位完成登錄後,除了第三方查驗外,環境部還將從中篩選出20家事業進行深度查核。

根據2023年9月修正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事業單位,應於2024年4月30日前完成盤查與登錄,並在10月31日前完成查驗作業。環境部強調,如未按時完成登錄,將面臨10萬至100萬的罰鍰,限期補正,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雖然在繳交碳盤查報告書時可能會出現資料錯誤,但大多能按時登錄,待事業單位完成登錄後,環境部除了安排第三方查驗外,還將篩選出20家廠商進行深度查核,實際進場比對,透過廠商的平面配置圖確認各排放源都有計算,以確保排放源的準確性。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英國政府去年底承諾,將在2027年前推出英國版碳邊境調整機制(UK CBAM),以避免碳洩漏風險。這項重大宣告將導致不少進口商面臨與國內生產商相當的碳價。英國版CBAM 收取的費用將取決於進口商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原產國碳定價與英國碳價的差距,涵蓋鋼鐵、鋁、化肥、氫、陶瓷、玻璃、水泥等產業,機制的設計與明確範圍將於2024年進一步研商。

英國是全球最早將淨零碳排立法的領頭國家之一,在G7國家中的減碳速度也位居前哨。不過,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英國能源轉型路徑中產業去碳的工作至關重要,一旦做不好,也會進而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碳排放量。

英國CBAM VS. 歐盟CBAM

根據規劃時程,英國CBAM將晚於歐盟CBAM推出,歐盟CBAM雖已於去年10月上路,但到2027年正式實施前都算是過渡期。至於英國版與歐盟版的CBAM,兩者關係還沒有進一步的討論。

不過,英國有刻意與歐盟版做出區隔,例如英國版的CBAM沒有納入進口電力,但額外增加了陶瓷與玻璃產業。兩者囊括的產業不一致,至少在歐盟和英國還沒有相互承認彼此的CABM之前,進口商暫時需要遵循兩種制度,也增加了執行複雜度。

不同的是,英國版將不會如歐盟CBAM規定須購買產品的CBAM憑證,而是直接向進口商徵稅。

早立法早成熟?日本加密市場現況

近日 (5/16) 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會 (EcoFin)以全票通過 MiCA 法案,全球首個具備全面加密法規的監管框架即將實施。

早早就已訂定加密規範的日本,也被廣泛認為是亞洲加密貨幣交易的中心之一。

日本加密市場現況

據深潮 TechFlow 編撰的《亞太市場 Web3 真相》報告顯示,日本本土的加密生態用戶超過 500 萬。

日本對於加密產業的監管框架,以反洗錢及保障投資者權益為目的。如在 FTX 事件中,因該國法規要求交易所將用戶資産與其營運資金隔離、且至少 95% 的資産需存放在冷錢包中,才得以讓 8000 個用戶、217 億日圓成功出金

日本當前執政黨自民黨在 2023 年 4月公布《日本 2023 Web3 白皮書》,有望進一步放鬆監管力道,主要有以下重點改變:

  • 稅率降低:持有個人企業發行之代幣將免除計稅,持有非個人發行之代幣,若無「短期買賣目的」也能免除計稅
  • 代幣審查速度加快:將由金融廳審查代幣上架交易所,增加上幣效率。

日本持續推動加密監管

日本相較於過去對加密政策保守,但似乎反倒在 FTX 破產而引發全球關注後,進一步放寬加密監管。

日本不僅在去年通過穩定幣法案,特定金融機構得以在監管框架下發行穩定幣,Circle 執行長 Jeremy Allaire 去年 7 月也透露考慮在日本發行穩定幣。

而日本國稅廳更宣佈將放寬加密貨幣税,讓企業「未實現獲利」能夠有條件免稅。

以太坊現貨 ETF 最快 5 月過關?SEC 徵求對 Fidelity、Grayscale、Bitwise 公眾意見

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SEC)周二發布通知,針對灰度投資(Grayscale)富達(Fidelity)以及 Bitwise 的以太幣現貨 ETF 申請案徵求公眾意見。這 3 檔以太幣現貨 ETF 的審核流程接下來進入為期 3 周的「公評期」。

具體來說,美國 SEC 希望向大眾徵詢有關「這類 ETF 是否應該獲得核准」的問題,而且還特別提問有關以太坊的權益證明(PoS)機制是否引發有關「以太幣可能被用來進行詐欺或進行操縱」的特殊疑慮,並呼籲公眾踴躍提交意見。

雖然市場預期美國 SEC 在今年 1 月核准比特幣現貨 ETF 之後,以太幣現貨 ETF 也將闖關成功,但產業分析師對此不感樂觀,原因是當局並未積極與發行業者對話,雙方欠缺上市前的溝通。

再者,考慮到近期針對以太坊基金會的調查活動,美國 SEC 似乎有意將以太幣定性為證券,如今分析師已將以太幣現貨 ETF 在今年 5 月通關的機率下修至悲觀的 25% 。

目前包含貝萊德、富達、灰度等在內,共有 8 家基金公司正向美國 SEC 申請推出以太幣現貨 ETF,審批最終截止期限落在 5 月 23 日左右。

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國際組織在 2018 年正式公告制定 ISO 14067 規範,並以該標準生命週期架構碳足跡量化流程。目前 ISO 14067 為「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之碳排放量計算與溝通的方法。對於產品而言,這包括各種生命週期階段的分析,從原料的提取和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之處理方式。

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

 

國際組織在 2018 年正式公告制定 ISO 14067 規範,並以該標準生命週期架構碳足跡量化流程。目前 ISO 14067 為「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之碳排放量計算與溝通的方法。對於產品而言,這包括各種生命週期階段的分析,從原料的提取和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之處理方式。

 

許多企業藉由此種評估方法掌握其產品供應鏈之溫室氣體排放行為,並設法找出製程改善與節能減碳的多重商機,以緩解未來碳關稅制度之潛在衝擊。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說明,國際標準組織 ISO ,在 2018 年 8 月正式公告「 ISO 14067 」 條文規範:2018 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之要求事項與指導綱領(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

 

▲圖片來源:https://www.innovationservices.philips.com

 

此條文是以符合國際標準 ISO 14040 、 ISO 14044 與「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而制定了碳足跡的量化與產品報告。並以兩氧化碳當作單位計算,讓產品的溫室氣體的生命週期(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與處置/回收)之排放情況完整被量化紀錄,用此實施相關的碳足跡減量措施。

 

▲圖源:鼎新知識學院製

 

ISO 14067 生命週期

指產品從原料採集到生命終結處理的過程,常見模式有三種:

 

  1. 搖籃到墳墓
  2. 搖籃到大門(不包含產品配送)
  3. 大門到大門(不包含產品配送)

 

ISO 14060系列關係

 

▲圖源:Leadership製

 

產品碳足跡盤查與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量化有何不同?

 

▲圖源:鼎新知識學院製

 

ISO 14067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為與一項服務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碳放量;計算產品和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從原材料的取得,到製造/服務、場地使用、行銷、運輸、儲存、使用階段和最終處理)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而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量化則只針對廠內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簡單的說,在盤查溫室氣體時分為範疇一、二、三;其中範疇三是只說明不量化,但若是針對產品碳足跡則需要量化範疇三(如供應商、廢棄物清運廠商等)。

 

碳標籤:何謂碳標籤?

 

▲圖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碳足跡標籤(Carbon Footprint Label),又稱碳標籤(CarbonLabel)或碳排放標籤(Carbon Emission Label),是一種用以顯示公司、生產製程、產品(含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之標示方式,其涵義是指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經過工廠製造、配送銷售、消費者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等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經過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英國政府於2001年所成立的Carbon Trust,於2006年所推出之碳減量標籤(Carbon Reduction Label)是全球最早推出的碳標籤。

 

若產品或服務需要申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碳標籤,企業必須計算完整生命週期從原(物)料取得至最終處置後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總和。申請減碳標籤使用權之產品,其五年內碳足跡減量需達3%以上,經審查通過後即可取得減碳標籤使用權,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即考量減緩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優先選購減碳標籤產品。

 

▲國內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F-PCR(案例)

 

碳標籤圖示下載

 

 

導入 ISO 14067 對企業的好處

 

 

  • 用於產品市場宣傳,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 滿足消費者/客戶對低碳商品的採購需求,引導低碳產品市場。
  • 有助於企業申請國家綠色專案。(如:環保署碳標籤)
  • 因應國際碳邊境交易稅,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做準備。
  • 提供產品綠色設計依據,為降低原物料使用與增加低碳供應商的選用提供參考。

 

Tether USDT里程碑!完成最高等級SOC合規審計「黃金標準」

當前市值突破千億,年初至今成長超過 14% 的穩定幣龍頭 USDT,其發行商 Tether 在安全審計上創下新的里程碑。

Tether 宣布成功完成系統組織控制(System Organization Control, SOC)2 第一類型審計,這是一個組織可以展示的「最高安全合規等級」的初步階段。該審計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制定,是安全合規領域的「黃金標準」。

執行長 Paolo Ardoino 表示:

這項合規措施向我們的客戶保證,其資產和數據被妥善管理於一個達到數據保護和資訊安全最高標準的環境中,對我們的安全控制進行這種獨立的驗證對 Tether 極為重要,展示了我們致力於成為世界上最值得信賴和合規的穩定幣的決心。

SOC 2 審計的五大標準

公告說明,SOC 2 審計的標準是基於五個關鍵的「信任服務原則」:

  1. 安全性 (Security):這是保護消費者數據不受未經授權訪問的措施,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以及加強的身份驗證協議。
  2. 可用性 (Availability):專注於維持一個可靠且活躍的網路,同時也關注問題解決的效率。這意味著系統需要達到既定的可操作標準,且在發生問題時可以迅速修復。
  3. 處理完整性 (Processing Integrity):關注系統是否實現其目的,即按正確的價格和正確的時間提供準確的數據。
  4. 機密性 (Confidentiality):限制對數據的訪問和披露,僅限於獲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並強調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加密。
  5. 隱私 (Privacy):確保個人資訊的收集、使用、保存和披露方式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