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首份能源AI報告出爐!

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首份「能源與人工智慧」(Energy and AI)報告,指AI掀起的資料中心浪潮,使科技業對能源及電力產業的影響更甚以往。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在聲明中表示,AI是當前能源產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但政策制定者與市場尚未找到有效方式,全面掌握其潛在影響。

1. AI使電力需求激增,遠超能源密集產業

IEA指出,目前以AI為基礎的資料中心耗電量與10萬個家庭相當,最大規模的資料中心更可達其20倍,凸顯AI應用產生的耗電量正以驚人速度成長。報告預估,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將在5年內翻倍成長,達到945TWh(太瓦時),相當於目前整個日本的用電量。

以美國為例,屆時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將超過鋁、鋼鐵、水泥、化學品和其他所有能源密集產品生產的總和。目前科技業已經是用電及碳排大戶,如果之後要面對更龐大的數據資料,對於綠電及減碳的需求將更加急迫。

2. 資料中心區域群聚,電力供應挑戰才剛浮現

IEA統計,美國資料中心的能耗在全球占比達到45%,排名第一,中國及歐洲位居第二及第三名,而東協國家的角色愈發重要,因為資料中心數量的增加,其電力需求將翻2倍,尤其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已經是區域資料中心的重要基地。

為了配合影音串流及網路託管等服務的低延遲性要求,資料中心建置地點多靠近終端用戶及人口集中地區,加上各國電力供需情況不盡相同,因此資料中心用電壓力在部分國家特別明顯,例如日本電力需求成長過半來自資料中心,美國是接近50%,馬來西亞則達到5分之1。

3. AI為能源業帶來轉機,確立再生能源、天然氣主導地位

IEA認為,AI在能源產業的應用潛力巨大,不僅可提升能源與礦產資源的供應、優化電力發送效率、延長設備壽命、降低碳排放,更有望加速產業創新進程,尤其在先進材料探索、電池化學與碳捕捉技術的發展上,AI可發揮關鍵作用。

報告預估,2035年全球資料中心新增的用電需求中,將有一半來自再生能源,並搭配儲能系統與更完善的電網支援。屆時,包含風電與太陽能在內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將突破450TWh,與天然氣同樣因具備市場取得便利與成本優勢,而成為關鍵電力來源。不過,短期內燃煤與天然氣仍是主要能源支柱。

今年初,由中國新創公司開發出來的DeepSeek,號稱打破AI就是吃電怪獸的迷思,當時微軟(Microsoft)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表示,隨著AI提高運算效能,其應用及需求也將增加,意指能源需求將持續成長,如今IEA在最新報告中進一步指出,AI將成為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