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
隨著「不平等及社會相關財務揭露框架」(TISFD)預計於2026 年正式上路,KPMG安侯建業發表第二屆《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80% 的企業表示永續風險將衝擊其核心競爭力,更發現社會面(S)永續風險是刻不容緩的挑戰,如何養成迎戰這些風險的「社會應對力」將是企業ESG績效展現的分水嶺。
本次調查中最受關注的十大永續風險中有五項是社會風險,除了前次調查中上榜的「少子化危機」、「超高齡化轉型壓力」、「經濟不平等及貧富差距大」分別為第二、三、五名,更有「社會對立」、「心理健康惡化」躍升進前十名,成為受訪者最關注的社會風險。
這也顯示了除「極端氣候災害頻傳」、「自然資源枯竭」及「空氣品質持續惡化」等環境風險之外,如何發展社會應對力以有效回應榜上的社會風險,更是企業績效展現、乃至攸關台灣未來的焦點。
超過 80% 企業表示永續風險將衝擊其核心競爭力, 92% 企業未開始或僅初步做好準備
企業面對人口結構變遷、勞動條件不佳與學用落差等議題導致的嚴重缺工,又有全球暖化、AI 新科技氾濫等考驗夾擊,已有 85.5% 營運不穩定性因此提升、81.5% 持續受人才流失與員工招募所苦、61.3% 自認競爭力下降,足見永續風險不僅左右企業中長期發展,更已開始挑戰其當前的經營。
縱使如此,本屆調查顯示仍有逾 70% 企業投入 ESG 係以「建立聲譽」為主要動機,而非回應市場競爭或營運穩定性挑戰;且僅有 1% 企業自認已有效應對或解決本業前三大風險、92% 則尚未開始或僅初步回應—顯見 ESG 的目標不應再是品牌行銷,而是須加速思考如何藉此因應永續風險的衝擊、以及早做足準備。
逾 60% 企業認為推動永續創新挑戰在於:影響力評估、內部意識與認知及相關人力或專業等三大面向
超過 60% 企業表示,已訂定了 ESG 目標,但在推動時仍因「難以評估方案所帶來的影響力」、「管理階層或員工缺乏永續意識與認知」、「未有外部夥伴、內部人力或經驗來設計行動方案」 等挑戰而難以累積成果。
此外,調查亦發現,不同規模的公司面對的挑戰也各異:大型企業(員工 201 人以上)近四成認為永續意識與認知缺乏、跨部門合作困難是主要的阻礙,中小型企業(員工 6 – 200 人)則尚有逾三成面對資金不足的窘境、小與微型企業(員工 5 人以下)面對類似挑戰者更超過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