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F是再生能源嗎?

固體再生燃料(SRF)被認為是減碳和垃圾「轉廢為能」的方法,但也因為伴隨空氣污染,陷入「是否為綠能」爭議,被外界放大檢視。整理SRF優缺點與法規現況,帶領讀者認識SRF。

什麼是SRF固體再生燃料?

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SRF)是將廢棄物轉換成「燃料」,用來取代傳統的化石燃料,以降低碳排放與垃圾堆積。

SRF主要以廢紙、廢棄塑膠、廢木材等適合燃燒且不有害的物質組成,經過分選、破碎、純化與混合做成燃料,堪稱具有低環境衝擊、低燃料成本、並可應用於高能源效率鍋爐及燃燒設施等3大優勢。

根據環境部2024年9月計算,目前台灣主要將SRF用於取代燃煤,已有30萬噸的SRF燃料取代燃煤,尚未用於發電用途。

SRF來源有哪些?

目前台灣SRF產業鏈包括:產源、製造端、使用設施(鍋爐/電廠)及衍生灰渣再利用。

SRF原料來自於工業廢棄物,主要是沒有辦法回收再利用、分類無經濟效益的廢棄物。並非所有廢棄物都可以轉化為SRF,一般以廢塑膠、廢橡膠、廢人造纖維、紡織廢棄物等高石化產品為主。

SRF的製造過程是什麼?

SRF製程主要有4大步驟:

步驟1:收集跟運輸

首先需要先將廢棄物從收集點運輸到處理設施。

步驟2:篩選與分類

對廢棄物篩選與分類,將不可燃、低熱值及有害物質從廢棄物中分離篩選出來,確保原料的純度和品質。

步驟3:破碎和乾燥

把分類後的廢棄物破碎和乾燥處理,降低含水量以提高燃燒效率。

步驟4:壓縮成型

最後將處理後的廢棄物壓縮成燃料棒或顆粒,方便儲存和運輸。

SRF優缺點有哪些?

SRF固體再生燃料目標是將廢棄物轉化為燃料。以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技術為基礎,處理廢棄物的同時,也能利用廢棄物製成燃料作為替代能源,有助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企業節省能源成本。

環境部2024年9月報告指出,目前國內SRF使用廠9成以上為資本額上億的大廠,紙業、水泥業為主,與燃煤混燒使用。

但其缺點也不容忽略,SRF因為成分來源廣泛,品質與成分不穩定,影響燃燒性能和設備運行穩定性,因此必須掌握原料使用量、製造量與SRF燃料去向,同時嚴加管理重金屬、戴奧辛排放標準。

SRF法規有哪些?

為了推廣SRF,台灣需修改法規,並強化廢棄物管理。環境部指出,期望在2024年底前提出SRF管理辦法,提升管理法令位階,規劃方向包括新增網路申報項目、建立第三方驗證制度、設置閉路電視錄影監視系統(CCTV),提供主管機關遠端查看。

為了預防空氣污染,SRF使用廠需加嚴管理重金屬、戴奧辛排放標準,還需測戴奧辛前驅物(CO、HCl)及檢測頻率,環境部預計2024年底發布相關法規,並提出SRF白皮書。

SRF引發哪些爭議?

雖然政府力推SRF,期許用來降低廢棄物量,但目前SRF還有很多爭議,包括SRF減碳怎麼計算,而且環保團體和民眾對於燒SRF的鍋爐或焚化爐造成空污問題仍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