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結構已從經濟調度、環保調度走向低碳調度,全綠電建築即將出現

 

電價調漲、開徵碳費,為何勢在必行?

對談主持人:「CSR@天下」頻道總編輯黃昭勇;與談人: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

黃昭勇:近年國家邁向淨零,也出現不少綠能發展相關爭議,在氣候治理驅動下,中央與地方各自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攜手促成更好的轉型?

林子倫:謝謝,我想這問題很重要。2022年當我們制定12項淨零關鍵戰略時,也一併考量城市勢必為關鍵角色,如交通運輸規劃、建築部門節能減碳等,城市都是當中很關鍵的節點。站在第一線關切地方企業與民眾的,也都是地方政府。為此最近中央成立對話平台,包含每年3月舉辦智慧城市展,去年開始加入「淨零城市」的主題。

另外,我也看到地方政府近年陸續訂定「地方自治條例」,鼓勵在地永續發展,舉再生能源發展為例,各縣市因地制宜,利用在地資源優勢,各自投入風光電或地熱等。以區域電網系統來看,我想很多城市都能藉由強化自身能源優勢,在地發展出具備韌性的電力系統。

從中央到地方,也有些創新做法出現。如經濟部標檢局目前正推動「整棟使用綠電的建築」,地方政府若能與這些綠能建築合作,輔導地方廠商進駐、直接取得綠電。未來中小企業想達成RE100(100%使用綠電),也無須自己慢慢買綠電達標。我想城市具備很多創新方案,中央與地方都能找到自己足以貢獻的領域。

林子倫認為,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能以各自的方式,為永續城市盡一份心力。圖片來源/未來城市、CSR@天下

黃:現在熱議的話題包含碳費起徵費率、4月電價全面調漲,你認為政府應如何協助企業,將環境成本內部化呢?

:先推薦大家去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台灣的碳定價選擇》(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環境部目前制定碳定價的邏輯都遵循這篇。其中有張圖表值得關注,顯示台灣十多種分項產業的電力成本佔比。

當時我看了很訝異,台灣多數重要產業的電力成本佔比不到10%,甚至很多都在5%以內。所以這次電價調漲,我也很感謝部分企業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用戶,至少得補繳到原來應有的用電成本。我想台電本來就不是為營利使用發電,至少不能讓台電營運不符成本。

事實上,全台每期用電量700度以下用戶占比約94%。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電價須合理化,付得起的大企業,不該接受來自國家、來自全民的電力補貼,這都是不公平的交叉補貼。

這次4月電價調漲,已做出細緻調整,我不便在此談數字。有關照顧能源弱勢,我們也都先算過,將偏鄉教育及醫療、社福相關機構等,納入凍漲行列,盡可能照顧受到衝擊的民眾。

但是碳費這題,我認為未來民眾仍要有心理準備,排碳有價未來一定會產生相應的成本。

應從缺不缺電,改談「電力系統轉型」

黃:最後,2025年各國即將更新「國家自訂減量目標(NDC)」,台灣如何因應?

:台灣得務實面對自己的減碳情境。藉此先澄清NDC的意涵,例如韓國NDC訂到40%,因採用基準年為2018年、韓國達碳巔峰,實際上相比台灣以2005年為基準年、NDC訂24%,韓國NDC 40%減的量反而比台灣還少。

不僅各國設定的基準年不同,每個國家產業結構差異,推動減量涵蓋部門也不同,如部分國家以農牧業為主,在國家淨零路徑裡排除農牧業等。所以我們不可能單就NDC設定的數字比較,聯合國提議的是「國家自己跟自己比」。

回到台灣情境,我個人對此審慎樂觀,目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突破10%,今年春節全台綠電使用一度達到50%。當然有人會質疑,那只是短暫幾小時的高占比。

對此我公開演說常強調,輸配電系統的典範正在轉移,過去總用固定能源配給的思維,認為全年度綠電達50%才叫做電力穩定,這其實是錯的。未來綠電使用趨勢,能源佔比會隨大自然環境變動,盡可能綠電使用極大化(如英國能現在能達到一天100%再生能源),而國家原訂50%燃氣則是為確保能源安全供應。

林子倫說明,台灣現今能源占比已逾10%,未來綠電使用率將隨著自然環境變動。圖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建議各位觀察兩大綠電市場,一是綠電憑證交易市場、二是台電的電力交易市場,這裡頭有非常多商機,包含多數企業都已開始佈局的儲能。未來我們討論的焦點不是台灣缺不缺電,而是整個電力系統及電力市場的變化。我們已有很多企業投入輔助台灣供電或輸配電服務,不再讓台電扛下所有電力調度服務的供給。

從過去經濟調度,轉換成環保調度——多燒天然氣、少燒煤,到如今走向低碳調度——事實上台電所有電力調度,儘可能都以越低碳的能源越優先。這當中系統性的轉變,我想也需要更多社會對話,讓大家了解電力系統轉變、輸配電新思維,這都將影響國家NDC規劃,理解才有助於清楚思考台灣NDC如何訂。

 

談比特幣生態系統當前發展趨勢及未來

OKX Ventures 合夥人 Jeff 在 2024 香港 Web3 嘉年華中發表演說,分享比特幣生態在未來的趨勢洞見。

Jeff 首先分享了比特幣生態發展情況。他表示,近兩年來,加密貨幣市場不斷發展,OKX Ventures 團隊更是始終看好其底層價值屬性和發展韌性。

而且,對比世界銀行公佈的 2022 年數據來看:美股總交易量為43.22萬億美元,加密貨幣交易量已與其處於同一水平。其次,從加密市場投融資角度來看,經歷了2021年、2022年的瘋狂,2023年的市場投資總額回落到100億美元左右。投資的領域主要聚焦在基礎設施、遊戲、DeFi等領域。

在談及比特幣生態發展時,Jeff 認為,在比特幣本身不具備圖靈完備且不支持智能合約的特性,限制比特幣更復雜的生態業務發展的背景下 比特幣 Layer2 應運而生,這些協議的開發目的是通過處理比特幣主鏈之外的交易來為比特幣網絡提供可擴展性,進而提高比特幣的整體性能。

BTC減半是另一件行業級別的大事。此次減半受到比特幣生態新進展的多方面影響,特別是銘文增長和現貨ETF上市。比特幣銘文的出現為鏈上活動注入了新活力,持續增長的鏈上活動得益於開發者的重新關注和比特幣區塊鏈的創新。同時,比特幣ETF的廣泛採用可能會吸收賣壓,重塑市場結構,為BTC價格提供新的穩定需求來源。這些因素共同對BTC價格產生了一定影響。

除了比特幣本身相關的動態,AI與Crypto的結合也是最近行業內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們看到從技術面發展上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結合點:

  • 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及永久存儲特性,為AI的數據和模型提供堅實的完整性支撐
  • Token經濟的引入將更有效地支撐AI在數據、模型和計算資源方面的激勵與支付機制
  • 隨着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算力的提升,未來有望實現在鏈上部署AI模型,推動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為各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創新機遇。

供應鏈議合是什麼?

供應鏈議合:幫供應商減碳,其實就是在幫自己減碳

公司減碳不單只是自己的事,而是會跟其他公司、供應鏈或國家一起算總帳。你的上游供應商的排放量,會計入成你的類別四排放;因此如果能幫上游供應商減碳,就等於幫自己減碳。

以臺灣的優勢產業—ICT產業為例,其類別一及類別二的排放量僅約占30%,有65%~70%的排放量來自於上下游的間接排放。也因此,除了專心減少自身生產過程中的排放之外,近期產業降低盤查排放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即是與供應商合作,更高效地生產、或共同開發能夠在客戶使用和丟棄時消耗較少能源的產品和服務,如此將反過來減少其排放量。

而品牌商為什麼壓力最大,一直要求他的供應商減碳呢?因為品牌商位於最下游,他的供應商全部都是他的上游,所以要透過企業與供應商共同合作—即常聽到的供應鏈議合(engagement)。

隨著世界各國允諾淨零時間表、品牌商與大廠建置綠色供應鏈,企業持續要求供應鏈透明揭露,供應商落實減碳已迫在眉睫,然而,企業減碳進度卻遠遠落後於預期!

中小企業必須將資源放在最有利、最關鍵的地方,發揮事半功倍的效益。對焦減碳議題時,建議率先針對所處的產業、客戶與產品進行自我盤點,了解最切身相關的國內外法規(例如我國的溫管法),並檢視現有客戶的合作規範,是否要求ISO、綠電、直接材料……等細節,提前做好準備、避免潛在風險。

加密採用率全球第一!交易所用戶超過1600萬,交易量第四大國

根據幣安的統計越南投資者在幣安上的交易量在各國中排名第四,因此越南也成為加密市場下一個關注的對象。

在的人口增長紅利、相對寬鬆的監管政策和低廉的運營成本創造的有利條件,使越南成為各界人士眼中的金礦寶庫。

2021 年鏈遊產品 Axie Infinity 的火爆,成功吸引了 Web3 行業對越南市場的關注。甚至有不少觀點認為,越南可能成為下一波加密貨幣牛市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加密貨幣交易的焦點也將從如今的韓國、日本,慢慢遷移到越南等新興市場。

越南市場交易量的攀升

8 月初,《華爾街日報》獨家發表《幣安中國市場運營》文章,披露越南市場已晉升為幣安交易量前五的國家。

據《華爾街日報》收集的內部資訊顯示,2023 年 5 月,越南投資者在幣安上的交易量達到約 200 億美元,其中期貨交易約佔 90%。按體積比計算,在許多國家中排名第四。

據 Coin98 Insights 今年 3 月釋出的《2022 年越南加密貨幣市場報告》顯示,全球前 200 強區塊鏈公司中有 7 家是由越南人創立的,包括 Axie Infinity、Ancient8、Yield Guild Games、Coin98、Kyber Network 等。

在區塊鏈資料公司 Chain analysis 釋出的《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報告中,越南在 2021 年和 2022 年連續兩年在加密貨幣採用方面排名第一。

其中,越南市場在中心化服務、DeFi 和 P2P 交易方面表現出極高的購買力和人口採用率。越南加密媒體 BitouchNew 的合作伙伴 Hunter 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你可以在越南的街道上看到人們。使用手中的黑色塑料袋將越南盾(VNT)兌換成 USDT。您還可以使用 USDT 來支付房租和支付一些生活費用。

再生能源巨獸來了,美國全力開發地熱能,未來可供應全美一成電力。

地殼內存在著無限的熱量,但人類還沒有技術能夠大規模利用,只有冰島這樣的少數地方能夠使用地熱做為主要的供暖和電力來源。隨著電力需求愈來愈高,人類有急迫性的脫碳需求,地熱有巨大潛力,美國準備投入鉅資,發展地熱能,未來可供應全美一成電力。

地熱能提供源源不絕的清潔能源,可以填補電網中間歇性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空白,但是,地熱只有在熱能在地表附近沸騰的情況下才可行,例如在溫泉或間歇泉中,才容易抽取熱水或蒸汽來驅動渦輪機並發電。

要真正擺脫化石燃料,必須利用太陽的力量到腳下的力量,全面探索再生能源的可能性,然而必須有新的技術,才能在除了容易到達的溫泉之外,在陸地上任何地方都可以開採地熱。

地熱壓裂技術對環境傷害很大

地熱能潛力非常巨大,美國清潔空氣工作小組 (CATF) 與荷蘭特文特大學開發的模型估計,其中一種下一代地熱,稱為超熱岩石能,深鑽達到攝氏 400 度或更高的溫度,理論上就足以滿足世界電力需求,估計世界超熱岩石潛力的 1% 可以提供 63 太瓦的清潔電力,將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近八倍。但專家也提醒,新一代地熱開採使用的地熱壓裂技術對環境傷害很大,如果世界要避免氣候災難,就必須逐步淘汰這種技術。

減半前最後衝刺?比特幣挖礦難度創新高

根據 Mempool 數據,比特幣挖礦難度上調 3.9% 至 86.39 T(Trillion),寫下新高紀錄,意味著各路礦工正卯足全力進行最後衝刺,希望能趕在區塊獎勵減半之前,挖出盡可能多的比特幣。

比特幣區塊鏈每挖出 2,016 個區塊(大約兩周)就會依據算力的高低變化進行難度調整,以確保無論有多少礦工在挖礦都仍然能夠維持「每 10 分鐘產出一個區塊」的速度。

根據 The Block Data 的數據,比特幣全網算力的 7 天移動平均值(7DMA)也達到空前新高,為 629.72 EH/s 。

MSCI《淨零追蹤報告》:今年Q1碳權價格季減4%,但使用增長10%!2030年再生能源佔比近6成

最新MSCI《淨零追蹤報告》指出,按照當前的脫碳路徑,全球上市公司將使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內上升3°C,但加速能源轉型、完善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體系,在未來幾年有助推動脫碳進展。

 

報告核心亮點包括:

 

上市公司肩負重任,他們將是各國履行COP28期間所簽署承諾的助力,將再生能源產能增至三倍:

 

1、根據國際能源署《淨零排放路線圖》報告,截至2030年,上市電力公司將提供全球所需風電產能的43%和太陽能產能的15%。

2、為取代發電燃料中的煤炭,僅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市場,就需要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約三分之二。

3、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中,分別有約35%和15%的公用事業企業,已設定到2030年增加再生能源產能,或在其燃料結構中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目標。

 

由於企業已逐步將其氣候承諾轉化為氣候行動,因此可更好評估其脫碳進度:

 

1、38%企業的進展符合將氣溫升幅控制在2°C或以下的目標,另有11%的企業則符合1.5°C的溫控目標。

2、按當前路徑,亞太地區的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將在本世紀末分別升溫3.0°C和3.3°C。

3、為了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嚴峻影響,上市公司的排放總量需要在明年達到高峰,並在2030年底之前每年減少約7%。

4、近60%的上市公司已揭露範疇一和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訊息,較兩年前提升16個百分點。

 

隨著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與及規模化,該市場成為減排路徑之一:

 

1、2024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碳信用額的每月平均價格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7美元,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4%。

2、2024年第一季度所使用的碳信用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0%,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及運輸公司是最大的使用者。

3、隨著市場趨於穩定,2024年第一季度發行的碳信用額與上一季度保持一致,共計83.7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Uniswap收到「美國證管會SEC威爾斯通知」下一步恐提告!SEC 大刀揮向 DeFi

Uniswap 創辦人 Hayden Adams 今晨表示已收到來自 SEC 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面臨可能的訴訟。

繼去年開告幣安、Coinbase 兩家中心化交易所(CEX)龍頭之後,美國證管會(SEC)打壓加密貨幣的行動再升級,下一記重拳恐揮向全球最大去中心化交易所(DEX)Uniswap,指控這家公司違反了證券法。

Uniswap 周三表示,已收到美國 SEC 發出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當中提及 Uniswap 作為「未註冊券商」、「未註冊證券交易所」非法營運,並打算為此針對 Uniswap 展開執法行動。至於 Uniswap 原生代幣 UNI 是否被視為證券,目前仍尚未可知。

「威爾斯通知」是美國 SEC 在提出訴訟前發出的「非正式提醒」,接到通知的公司可以在收到正式訴訟前跟 SEC 進行溝通和協商。按照美國法律,在公司接獲威爾斯通知時起,SEC 即正式啟動一整套的調查及申訴程序,被稱為威爾斯程序。

Uniswap 執行長 Hayden Adams 在發文宣布上述消息時坦言,對於美國 SEC 的行動並不覺得驚訝,「而是感到惱火、失望」,他指出,「Uniswap 已做好戰鬥準備」。

ESG很貴,但不理它的代價更高

ESG議題攸關生物存亡,相關準則必須透過法令對所有產業實施。

不要期待產業會自動自發投入。它代價高昂,但地球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齊力解決。

一位長年跑步好友日前被診斷出得了肺癌,周遭的朋友沒有人比他的生活方式更健康了,所以我們只能假設,正因為他嚴格規律的長跑習慣,以致肺部長期暴露在飽受汙染的空氣中,如燃煤電廠的空汙環境。所幸朋友的肺癌發現得早,治療後應無大礙。

 

有些人聲稱環保法規,包括碳權機制,只會給產業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甚至有人說,這是西方政府的陰謀,以墊高中國的製造成本、削弱其競爭力;並認為碳的累積與大氣層暖化無關,或說數萬年來大氣變化起落,眼前只是正常循環。

 

這個說法或許沒錯,但是,看看金星吧!金星早期環境與地球相似,金星地表是否曾有液態水、海洋或湖泊,尚無定論,但一些研究表明,金星早期可能存在液態水,後來由於溫室效應加劇而蒸發,並覆蓋著濃厚的二氧化碳,地表溫度接近攝氏五百度。溫室效應一旦接近臨界點,大氣層便陷入不可逆轉的災難循環。如果要等到溫室氣體被證實是地球暖化的元兇,才開始要採取行動,基本上跟玩火沒兩樣。金星的例子還不夠嗎?

香港即將在本月推出亞洲首批比特幣現貨 ETF!12 月 16 日開始掛牌交易

香港有望成為亞洲首個推出現比特幣現貨 ETF 的城市,預計最快下週就會宣布批准。

加快批准促進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的監管機構正在加速 ETF 批准過程,顯示出重奪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地位的強烈願望。

比特幣 ETF 的現狀

繼美國在一月份推出首批比特幣現貨 ETF,吸引了約 120 億美元的淨流入後,香港的行動可能進一步促進加密市場。比特幣本身今年已經上漲了超過 60%,在三月達到了 73,803 美元的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四家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申請推出自己的ETF,旨在開拓這一蓬勃發展的市場。

主要參與者和監管立場

申請者中包括中國資產管理、嘉實基金管理和博時基金管理等主要中國金融機構的香港實體。儘管中國大陸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監管環境仍然不透明,這些機構仍在香港的虛擬資產框架下進行探索。香港於 2022 年底批准了首批加密貨幣期貨 ETF,管理資產顯著增長。

隨著金融交易景觀的演變,香港的戰略舉措可能使其成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關鍵角色。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 不僅反映了香港在金融服務中的適應性策略,也突顯了其作為傳統金融和蓬勃發展的加密經濟之間橋樑的角色。